不管感染是源自细菌、病毒、真菌或是寄生虫,灰树花多糖都能强有力地激活免疫系统和提高机体治愈效应,灰树花多糖所引发的是一种非特异性或称全身性的免疫增强,而这一过程是通过支持免疫功能最根本的因素——最原始的但最具威力的巨噬细胞来实现的。当然,灰树花多糖就是所有生命免疫功能最佳状态所必需的。
1.灰树花抗肿瘤、抗癌症作用
灰树花多糖抗肿瘤的机理与其它真菌制剂类似,即并非直接杀死肿瘤细胞,而是,依靠机体自身的免疫力来发挥作用,表现在抑制肿瘤细胞生长,防止肿瘤转移,防止正常细胞癌变,以及与化学疗法和放射疗法协同作用提高癌症的治疗效果而降低放疗、化疗的副作用等方面。
灰树花是一种重要的预防和治疗癌症的天然物质。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都证明灰树花可明显抑制多种类型的癌症,以及预防手术、化疗、放疗所引起的不良反应。
灰树花抗癌效果更好,口服就有效
供研究用的物质是通过加热提取所获得的灰树花多糖,具有最强的抗癌活性,显现出最高的癌细胞繁殖抑制率。
每日服用灰树花提取物不仅可以维持健康人群正常的免疫功能,以及通过预防化学致癌物和癌症转移的侵袭而降低癌症风险;而且当常规疗法不能奏效时,它在癌症治疗上的应用可有明显的益处。在某种程度上,灰树花能协助癌症患者对抗化疗、放疗和手术的不良反应——除了使免疫功能充分发挥作用外,而且也能使癌症患者得以生存。
抑制环境致癌物
灰树花能抑制化学致癌如黄曲霉素等的作用,化学致癌物存在于食物、水和空气以及我们职业环境中,通过接触这些化学致癌物能引发癌变。
诱导细胞因子释放
灰树花多糖的另一作用是激活肿瘤的抑制因子。
抑制癌症转移
许多实验所验证,使用灰树花提取物后,癌症的转移率可低至1/10。
抑制血管生成
在2001年10月30日的《癌症快报》上,我们发现了一些过去不为人知的有关灰树花提取物的新信息。除了提高免疫活性、抑制癌转移、诱发癌细胞自然凋亡以外,我们现在推测它能抑制血管生成。
令人信服的科学依据——临床案例
⑴ 黑素瘤
黑素瘤是当今最致命的癌症之一。门塞尔博士分别于1975和1978年撰写了两篇独立报告,指出在黑素瘤损害部位注射β-1,3-D-灰树花多糖后成功引起瘤损害的减小。检查病变部位时,发现此阶段巨噬细胞处于高活跃状态,吞噬和破坏癌细胞。应用针剂也显现减少癌症扩散的风险。1975年门塞尔和他的研究伙伴在《国立癌症研究所杂志》上报道,“在短短的5天时间内,病灶显示了惊人的减小”,小的病灶“已经完全消失”
在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市的杜兰大学医学院生理系于1980年的一次实验证明,灰树花多糖可能有助于抑制这些肿瘤生长。灰树花多糖的注射使实验小鼠黑素瘤的质量减少了70%,并抑制了癌症向肺部扩散。研究人员提出:“灰树花多糖的使用能有效地使黑素瘤实验小鼠延长生存期。”
⑵ 白血病
在1978年的一次实验室研究中,灰树花多糖与放疗或化疗联合应用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单独放疗或化疗的存活率。例如,在白血病的治疗上,卡莫司汀(BCNU)和灰树花多糖的化疗“获得较高治愈水平”,相比之下两者单独使用都末见存活记录。这一结论被1980年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市的杜兰大学医学院生理系的实验证实。研究人员指出,灰树花多糖“也延长了患淋巴细胞白血病实验小鼠的存活期”。
⑶ 肺癌
研究人员报道,静脉注射灰树花多糖“可使特别喂养的实验小鼠肺部的癌细胞清除率和清除程度明显增加”。
(a)一名53岁女性患者,于1993年11月被诊断为肺癌Ⅲ-A期,并进行了化疗(顺铂和多柔比星)。由于严重的不良反应,1994年3月中断化疗,随后14个月每天服用50mg灰树花提取物和4g灰树花粉片剂,同时辅以其他治疗,结果病情恢复到Ⅰ期。
(b)另一临床病倒是一名71岁的男性,诊断为肺癌Ⅳ期。医生告知其存活期只有3个月,患者拒绝化疗,虽经设法规劝与医生通力配合,但患者自己每天改服灰树花提取物70mg和灰树花粉片剂6g,最后终于超出医生的预计多活了20个月。在他离世之前,已见好转的病情被评定为Ⅲ-A期。
⑷ 乳腺癌
对于乳腺癌的患者来说,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市的杜兰大学医学院生理第1980年的详细实验研究表明,灰树花多糖有助于抑制癌的生长。研究人员指出,当静脉注射时灰树花多糖保持乳腺癌实验小鼠存活的“效果最好”。并且“死亡率由100%下降到20%”。与这一喜人结果相伴产生的是,接受了灰树花多糖实验小鼠的巨噬细胞“较常规状态的巨噬细胞的抗癌活性显著增强”。
(a)一名45岁女性患者诊断为雌激素反应型乳腺癌,于1992年4月通过手术切除了大小为1.8cm的肿块,并接受了氟尿嘧啶和多柔比星较温和的化疗持续到1994年2月,但1994年4月癌症再度复发,肿块测定为0.9cm.患者此次拒绝手术,开始每天代之以100mg灰树花提取物及5g灰树花粉片剂,采取此方案6个月后,灰树花提取物剂量减到50mg。截止到1995年5月,据检查确认,复发癌灶已完全消失。
(b)最近的一个病例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所做Ⅱ期临床试验的一名患者,36岁,女性,1998年诊断左乳房出现癌灶,2000年1月又发生转移,经检测癌胚抗原(CEA)标志物为188,乳腺癌抗原15-3(CA15-3,另一预后指标)为678,淋巴细胞达39%。她开始使用灰树花提取物,病情在6个月内保持了稳定。
⑸ 肝癌
最近,挪威Tromso大学生物医学院病理实验室的研究人员,用肝癌转移模型对灰树花多糖和γ-干扰素的联合抗癌作用进行研究[11]。在这项研究中,首先将特定的结肠癌细胞接种到实验小鼠体内建立肝癌转移模型,在接种的24h后,每天分别用灰树花多糖或用γ-干扰素或两者联合应用进行静脉注射,共6天,停止注射11天后,定量检查肝转移癌情况,其结果灰树花多糖和γ-干扰素联合应用的一组几乎完全抑制了肺癌转移,并且较它们单独使用的疗效明显。这种现象可能是肝巨噬细胞被激活并得到补充的结果。
(a)一名肝癌患者,51岁,男性,于1993年接受多柔比星(阿霉素,ADM)治疗3年,不但收效甚微,而且有较严重不良反应,患者拒绝继续化疗,开始每天服用灰树花提取物35mg和灰树花粉4g。改用新方案8个月以后,患者胆红素和白蛋白两者水平都得到改善,表现为胆红素从47mg/L降到18mg/L。白蛋白从21g/L上升至37g/L。
此外,患者的凝血酶原活性由36%提升到92%,这简直令人激动。肝脏患病期间往往不能产生足够数量的血凝块或者血栓形成因子,作为施药结果的凝血酶原活性提高表明肝功能的改善。 患者T分期由3~4降到1~2,这也是重要的发现,因为T分期是反映肿瘤的直径。T分期“3”提示肿瘤可能超过2cm,并有侵入血管的可能。
他的N分期也由0~1变为0,这也是好迹象,因为N分期“1”显示肿瘤已经转移到淋巴结,换句话说,他的癌转移已经停止。
(b)第2个临床病例是一名56岁的女性,被诊断为肝癌Ⅲ期,血清胆红素为35mg/L,白蛋白28g/L,凝血酶原活性仅为48%,她的T分期为3,N分期为1,M分期(远处转移的指数)为0。于1994年1月接收了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并注射lipodol 10mg、多柔比星15mg、顺铂100mg,随后口服氟尿嘧啶200mg,连续60天,但病情不见改善。1994年12月她开始每天改用灰树花提取物55mg及灰树花粉片剂6g,到1995年7月,胆红素下降到27mg/L,白蛋白上升至31g/L,而凝血酶原活性水平提升到63%,重新诊断为肿瘤Ⅰ期。
⑹ 前列腺癌
美国康诺博士已经证实,灰树花提取物与干扰素和其他化疗药物联合应用能产生协同效应,尤其当卡莫司汀(主要用于脑肿瘤)与灰树花提取物联合使用对前列腺癌细胞能产生强烈的细胞毒性作用。而这种作用与乙二醛酶-I(一种解毒酶)的大幅度灭活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