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桑黄不了解?或者对桑黄功效将信将疑?很正常,因为国内野生桑黄太稀少,人工栽培难度又大,导致大部分人无从了解。
如果有人向您推荐这个神奇的物种,又找不到可靠的消息,最直观的,不如先从研究人员调查后发布的,国外对桑黄的应用来了解吧。看看其他国家是如何广泛应用和发展桑黄的。
中国在2700年前,老祖宗就已经在应用桑黄。但近几十年,最早发现桑黄抗癌功效的,是在日本。
1968年,日本广岛原子弹核辐射,三个村的村民却很少得肿瘤,因此日本国立肿瘤研究所的化疗部寻找后,发现源于村民吃了神奇物种桑黄,并进⾏抗肿瘤的临床实验。发现桑黄的肿瘤抑制率⾼达96.7%,且长期食用,⽆毒,⽆任何副作用。
200多年前,日本江户时代即把产于长崎县男女群岛之女岛,以及伊豆群岛之八丈岛桑树所长出的桑黄蕈当成汉方药。
100年前的文献中就描述过这种产于桑树的多孔菌有药用价值。日本人称桑黄 为“meshimakobu”,meshima”是女岛,“kobu”则是瘤的意思,过去女岛之桑树盛产桑黄,形状似瘤,由此得其名
80年代初期,日本汉⽅制药公司,悄悄在中国境内⼤量收购桑黄,并开始培育⼈⼯栽培技术,导致中国野⽣桑黄频临绝迹,桑黄全面进⼊日本癌症治疗药物研究。到86年,日本将桑黄列为肿瘤临床处⽅药。
在日本,多年前,一家专门从事生药加工的医药企业将人工培植的桑黄子实体加工成“破壁细胞超微粉末”,然后制成桑黄粉末胶囊,每瓶(288粒)售价高达30000日元。
据《原色日本菌类图鉴》记载,在日本,桑黄作为利尿剂使用,并认为可治疗偏瘫一类中风病及腹痛,淋病。
韩国人称桑黄为“sanghwang”,发音同于中文之桑黄。
朝鲜500多年前的医书《乡药集成方》和400年前的医书《东医宝鉴》皆称许桑黄有如灵丹妙药。
日本率先以现代科学发现桑黄神奇的抗癌效果,视桑黄为民族本草的韩国岂能落于人后。
韩国于1984年起全力支持桑黄研究及开发,10年后韩国政府批准桑黄菌丝体为抗癌辅助药品。至今全世界对于桑黄药理及医学的研究论文绝大部分是韩国学者提出。桑黄在日本及韩国的地位有如中国大陆的冬虫夏草。
韩国于1984 年全⼒支持桑黄研究及开发,1992年桑黄进⼊韩国G7国家研究计划,1993年获韩国卫⽣部批准为抗癌药物。
日本及韩国开发利用最早,因其治疗效果显著,风靡于日本及韩国,畅销不衰,并已经开始人工栽培并批量生产。在日本和韩国市场,桑黄被誉为名贵中药材,价格昂贵。
2005年,在韩国,桑黄子实体一直作为灵丹妙药出售,其价格高达每千克2300美元;由于抗癌效果显著,其提取物干粉在韩国的市场价高达每克2000多美元。
桑黄中含有的落叶松草酸,有抑制汗腺分泌的作用,国外曾用于治疗盗汗,效果较好。目前主要应用于肝炎及癌症的治疗。
美国和西欧对桑黄也略有研究。目前国外主要用于制造防癌药品,提高人体免疫力,提高人体精、气、神,及养颜保健品,并且已开发抑制爱滋病的新药。
2011年,美国开始从日本进口桑黄,做临床研究。并得出了日本,韩国一致性的桑黄治疗肿瘤效果的临床数据。
国内在2700年前,《神龙本草经》对桑黄的药用价值就有记载,《神农本草经》中就把桑黄定为上药,即⽆毒,可以救命的药,主治肿瘤,化软坚,适宜⼀切⾎症。
在唐代《药性论》记载:桑黄味微苦,性寒,在我国传统中药中用于治疗痢疾、盗汗、血崩、血淋、脐腹涩痛、脱肛泻血、带下、闭经。
在新疆的山区,维吾尔族医生称桑黄为“阿里红”,常用该菌治疗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腹痛,感冒等疾病。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5年第19卷第三期中发布:对于桑黄,自古就有“如果得到附着在桑树上的黄色疙瘩(桑黄),死人也可以复活”的传说。桑黄是已知高等真菌中抗癌效果最好的菌类(与巴西蘑菇即姬松茸疗效相近),具有突出的抑制初期癌细胞扩散的效果,对高血压的降压作用也十分卓越。
另外,在癌症手术后防止复发中的效果也十分显著。一般化学疗法的抗癌剂的毒性强,会导致癌症患者的头发脱落,而桑黄几乎没有毒性,并且它具有较高的免疫功能,当与一般的抗癌化学疗法并行使用时,可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研究人员说桑黄在国内没有形成市场的原因:
而桑黄在我国一直没有形成市场,专家说,其主要原因是,对其药用价值不太了解,特别是对其抗癌功能的最新研究成果缺乏了解和认识;
另一方面,是由于野生桑黄菌越来越稀少,很难找到大量子实体,并且人工栽培很少成功,发酵培养没有大范围推广应用,从而限制了桑黄菌的市场开发展。
随着近几十年,众多科研人员和专家对桑黄的研究,特别是对抗癌功效的了解,一致认为,桑黄是一种抑制癌症和缓解一些慢性疾病珍贵的药用真菌,并被誉为“森林黄金”之美称。
由于外商需求量大,价格高,致使国内各产地进行掠夺性开采,子实体孢子无法大量形成。结果造成该资源在东北地区已经难觅踪影,西北也即将枯竭。
再加上我国天然的桑黄数量本来就非常稀少,子实体的人工栽培技术难度大,所以要想形成稳定的医药工业产品来源,就必须充分挖掘桑黄的自然资源,深入开展桑黄的人工栽培。
针对当前现状,一些专家也指出,应进一步测定桑黄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探索其与菌种、菌龄以及培养条件的关系,确定桑黄有效成分在提高人体免疫机能、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作用机制,使桑黄能够早日应用于人类的医疗保健事业。